您的位置: 首页--首页--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技术与定量分析在电影研究中的应用——小西天电影讲坛第五十一期

9月21日上午,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教务部主办的“小西天电影讲坛”第五十一期“新技术与定量分析在电影研究中的应用”在多功能厅成功举行。讲座邀请了德国美因茨大学电影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Oksana Bulgakowa(奥克萨娜·布尔嘉科娃)与我中心学生进行分享交流。


讲座伊始,奥克萨娜·布尔嘉科娃教授分享了自己当前的工作项目:如何以科学的方式研究和处理电影。目前研究中主要涉及三个方向:其一,是运用文学进行解读,利用现有的大型数字资料库提高计算机的解读能力;其二,是新电影史学所提出的“将电影本体看作一门艺术”,即让计算机理解电影独特的艺术性;其三,是文体学的观点,即用统计手段对文学、视觉、音乐风格进行研究,从而找到其中的共性。

布尔嘉科娃教授以“计算机软件统计不同时期苏联电影的标题所出现词汇的频率变化”、“计算机软件分析维尔托夫导演的电影中镜头数量”、“计算机软件收集分析美德两国电影镜头数量的差别”等作为例子,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技术手段分析电影的优势,并表示,计算机软件通过对“镜头长度”“ 特写数量”“ 声音响度”“ 电影色彩”等可以被量化的电影特征的分析,从而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


随后,布尔嘉科娃教授分享了当下比较常见的定量电影分析软件。最经典的软件是以物理学家索尔特的研究方法为基础Cinematrics,该软件拥有超过5万部的影片数据,但完全依赖于人工操作以获取镜头数量、景别变化等数据。ANVIL和ELAN是可视化的注释软件,可以通过不同色块、不同分区来分析电影的剪辑节奏。此外,还有由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开发的分析工具Ligne de temps等等。

接着,布尔嘉科娃教授以视频的形式分享了目前最新的软件应用TIB-AVA。这是德国美因茨大学电影学家和汉诺威大学计算机学者合作研发的平台,可以实现包括镜头边界检测(SBD)、场景检测、摄像机运动估计在内的许多电影数据分析。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布尔嘉科娃教授展示了她关于1934年至今中国电影中的特写是如何呈现”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借助TIB-AVA平台对250部中国电影的历史语料库进行评估依据中国电影中角色面部特写拍摄方式的转变,中国电影20 世纪 30 年代初至今的视觉文化变化变为可视化的衡量数据此外,教授还提出根据分析仪器的可能性,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算法转换为图表,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民族电影风格变化。

最后,我中心的研究生以问答的方式与布尔嘉科娃教授展开了更为详细的交流。教授表示,学生们所提出的感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数据分析相结合”“传统电影分析与新技术是否有冲突”“现代技术通过数据对比是否能帮助分析过去电影残片的信息”等问题对她研究项目也有着极大的启发,并告诉大家“TIB-AVA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全球上线。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场讲座既是我馆积极推动中外文化和学术交流的生动体现,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在数字人文兴起的背景下,奥克萨娜·布尔嘉科娃教授的介绍使同学们对定量分析在电影研究中的应用等前沿问题产生了深入思考。


摄影:杨士博

翻译:蒋诗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邮编:100082

电话:010-82296063  传真:010-62268952  邮箱:yjsb03@sina.com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