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首页--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学术探索与文化赓续——我中心师生参加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史年会侧记

6月21日至22日,我馆(中心)与重庆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重大(沙坪坝校区)召开。本次电影史年会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设定主题为“银幕上的抗战:战斗意志·民族精神·文化血脉”,聚焦民族记忆与精神传承。

我中心师生校友继续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其中,从会务筹办的志愿服务者,到发言的青年学者,再到点评总结专家,年会各环节都活跃着我校师生的身影,生动展现了中心强大的凝聚力与卓越的学术追求。


薛宁副馆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6月21日,薛宁副馆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重庆探讨“银幕上的抗战”,既是对先烈的深切追念,也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李镇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与主论坛,发表了题为《烽火传檄——1940 年“西北摄影队”远征之观察》的学术演讲。


李镇研究员在开幕式与主论坛担任主持人

我中心研究人员边静、黄德泉、黎煜、檀秋文、彭静宜及毕业学长黄望莉教授在分论坛中担任主持人和点评人。他们认真听取了青年学者们的发言汇报与研究成果,肯定了这些研究的学术与史料价值,并对论文方法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宝贵建议。学者代表们在闭幕式上总结了其所在分论坛的学术讨论情况,充分体现了学术骨干对青年一代学者们的关心和指引,将电影研究之道薪火相传。


边静


黄德泉


黎煜

谭秋文


静宜


黄望莉

年会上,我中心多位毕业生也做了高质量学术发言。檀秋文(现《当代电影》编审)、鲜佳(现重庆大学副教授)、钟瀚声(现华中师范大学讲师)、武彦清(现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杨涵(现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思雨(现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等人的论文从理论探微、西影东渡、纪录观察、域外寻踪等角度填补了中国电影史的研究空白,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


重庆大学副教授鲜佳(左一)

19届毕业生钟瀚声


22届毕业生武彦清


23届毕业生杨涵

23届毕业生李思雨

我中心在读研究生张超群、陈沛霖、赵敏、薛方圆、颜秀在本届年会中发表独作文章,董慧博与张释月、王成博与其他院校作者、万芊芊与樊昊(我中心19届毕业生,现任南京林业大学讲师)的合写论文入选本次年会并在各分论坛中发表。展现了电影史学研究新力量的卓越风采,亦是我中心学术成果和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研一学生颜秀发言

研二学生赵敏发言

研二学生薛方圆发言

研二学生张释月发言

研二学生陈沛霖发言

研三学生张超群发言

研三学生万芊芊发言

此外,本次年会的学术放映环节由我中心2010届毕业生李冠一提供保障支持,其现为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先锋电影制片厂负责人,担任本次影展放映影院负责人。


李冠一

6月22日晚,“中国电影双甲”学术沙龙在重庆大学利美华胤影院 7 号厅举办。沙龙由李镇、钟大丰主持,围绕北京大学博士生栗琳的论文《一九〇五年清政府拍摄电影<秋操>考》展开。





“中国电影双甲”学术沙龙活动现场

年会为广大师生校友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学术平台,大家齐聚一堂,围绕“银幕上的抗战”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深入切磋。这既是中心学术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中心研究生教育成果的突出成效,更是人才梯队接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中心师生校友合影

本次年会的志愿者团队由我中心23级与24级共25位在校研究生和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30余位同学共同组成,在接待统筹、会务安排和文案撰写等各个岗位,志愿者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提供出色服务,展现出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奉献青春的昂扬精神风貌。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邮编:100082

电话:010-82296063  传真:010-62268952  邮箱:yjsb03@sina.com

顶部